近日,西北工业大学国际留学生校友、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毕业生Bagh Ali其2020年在校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被收录为Scopus前1%国际期刊顶尖论文(数据采集时间为2025年4月10日),该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 Powder Technology,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科研素养和学术实力,更是学校不断优化留学生研究生培养体系、全面提升“留学工大”品牌内涵的有力印证。

Bagh Ali在西工大校园留影
学术突破:发表高影响力研究成果
这篇题为"Finite element investigation of Dufour and Soret impacts on MHD rotating flow of Oldroyd-B nanofluid over a stretching sheet with double diffusion Cattaneo Christov heat flux model"的研究,聚焦于先进纳米流体中的传热增强机制,提出了新颖的非牛顿流体建模方法,揭示磁场和热扩散效应对高效热管理系统设计的潜在作用,为多种高端工程热交换系统提供理论支持。

入选的论文
Bagh Ali 博士目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,研究方向聚焦纳米流体、复杂流体动力学与数值模拟。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,共发表论文195篇,其中17篇为高被引论文,谷歌学术引用超5600次,h-index为49,连续三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%科学家榜单【(2023-2024)(S#57715),(2022-2023)(S#111005),(2021-2022)(S#195552)】,是我校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。

Google Scholar引用数据
“硬成果”背后,是“软实力”的支撑
Bagh Ali博士在读期间由聂玉峰教授指导。作为在国际研究生指导与科研育人方面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,聂教授不仅在研究方向上给予明确引领,还为其搭建跨学科平台、对接国际合作资源,提供了贯穿整个博士阶段的学术指导与精神鼓励。
“最难忘的时刻是导师鼓励我去挑战一个看似复杂的想法——最终这成为我最重要的一篇论文。”Bagh Ali回忆道,“导师给予我的,不只是知识,更是信心。”

Bagh Ali和聂玉峰教授在一场线上会议中
多元支持体系:培育高水平国际科研人才
学术成果只是衡量的一面,背后更是系统培养机制的映照。在国际学生“培养好”方面,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坚持走高质量、内涵式的国际研究生教育之路,围绕“科研赋能、学术融入、品牌引领”三大方向,不断加大资源投入与制度创新,努力打造更加科学系统、精准高效的国际研究生培养机制。
截至目前,学校研究生全英文课程数量已从2013年的308门增长至2025年的618门,覆盖航空航天、材料、信息、机械等优势领域。同时,国际教育学院积极构建“学术领航”品牌体系,打造“知行领航·朋辈导师工作坊”“学在工大·国际学术领航系列讲座”“学术之路·朋辈沙龙”等系列学术活动,为国际学生搭建全过程、多维度的科研支持网络,助力留学生从“学术参与者”成长为“知识创造者”。
“学在工大”的实力注脚
Bagh Ali博士只是“学在工大”留学生中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我校国际研究生在论文发表、专利授权、科研获奖、创新创业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,国际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,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,标志着我校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未来,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锚定“127”近期目标和“天下工大、世界三航”远景目标,坚持“高质量、国际化、多元融合”的教育理念,持续完善国际学生教育机制,激发更多来华留学青年在工大书写更多“前1%”的精彩。
【延伸阅读】 Scopus作为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,汇集了海量科研文献、作者及研究机构数据。论文入选
【Scopus前1%国际期刊顶尖论文】榜单,表明其在【本论文发表年度的被引频次排名位列全球前1%】,在所属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,并为该领域发展作出杰出贡献。
撰稿:吕桐桐
供图:BAGH ALI
数据支持: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心